藝周刊



abc

abc

  • 4-5
  • [展 名]
    藝周刊
  • [藝術家]
    黃溫庭
  • [展 期 ]
    2001/08/11 ~ 2011/09/02
  • [開 幕]
    08/11/2001
  • [展 述]
        在家有剪報紙的習慣,常常將報紙剪到一個洞一個洞的。除了把重要得吃訊或喜歡的圖片剪下來之外,也常常突發奇想把風馬牛不相干的文字及圖亂湊在一起,覺得有種惡作劇的快感。
        這樣的作法,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多元可能性組合與另類思考的習慣,也是一種以圖像及文字記錄想法的習慣。到現在,這些紀錄的軌跡成了藝周刊 這件作品。
        就材料的使用觀察,它的資料來源取自台灣報紙、宣傳單、廣告DM的圖片及文字,在打散之後,作有意義及看似隨機其實是刻意的/諷刺的/趣味性的組合,對現在物/事件進行顛覆,企圖呈現台灣現今的現象/亂象/異象,或者說逆境中堅韌、蓬勃的「生命力」。
        就形式的思考而言,原本剪剪貼貼、東拼西湊的「小技巧」,它的背後具有「轉介」的意義。轉介有兩個基本法則,被使用的素材喪失原體本體的重要性,甚至完全失去原具意義;以及素材在新作品的結構中產生新的意圖與效果。轉介有一種很特別的力量,那顯然來自訴才因原有蘊意與新的蘊意同時共存而豐富起來的雙關含意。或許引一段黃海鳴的話更能解釋清楚,黃海鳴解讀連德誠作品時認為:「可以三個層次來看,第一是直接與現成物有關,第二與社會特定現實有關,第三是觀念的,或是對『複製品觀念』的思考,或是對語言的思考,或是對文化、社會、政治問題較普遍的問題的反省。」
      我的作品效果用電腦繪圖一樣可以達成,但我刻意保留手工剪貼的樣貌,是為了暗示作品經由重新組合而成,且企圖保留來源(報紙、廣告單…)本身所具的象徵意義來介入/豐富作品的內涵,而非只是單純圖像的組合而已。
        我用現成印刷品做拼貼,圖像、文字並用的手法,在藝術史上是其來有自,名家作品更是屢見不鮮。不過,相對於前輩重口味的表現,這些作品顯得像是「清粥小菜」。雖然這些並不是很完整且嚴謹的大作,但它記錄了我當時對某些事件的想法,像是日記般留住了往日的回憶,點點滴滴每每重溫都回味無窮。
        這些作品必然無法包含所有議題、觀點,我只是挑些我關心或感興趣的部分做,但把這當作一個關照的起點,我想是夠的!
  • [主辦單位]

    新樂園藝術空間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