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記憶----陳昱儒、簡民熙雙個展



abc

  • 3-21
  • [展 名]
    土地的記憶----陳昱儒、簡民熙雙個展
  • [藝術家]
    陳昱儒,簡民熙
  • [展 期 ]
    2000/08/19 ~ 2000/09/10
  • [開 幕]
  • [展 述]
     
        生命的存在是無以計數的偶然遇合所生成。四十六億年前宇宙爆炸,激烈的能量反應形成太陽、地球及其他行星。三十八億年前地球這炎熱的星體自內部釋出大量氣體,成就了生命起源的第一階段。在三十五億年前的沉積岩石中,發現了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化石「原核細胞」,始知一切生物的演化自始由塵土化育,也由塵土所記憶。翻開岩層檢視這些曾經瀰漫、曾經融化,而後固化的「塵土」物質,我們因而理解土地的歷史及生命演替的奧義。科學家將三十五億年土地演變的時間歷程以一年為計,而在這一年終最後一天的深夜二十三時五十八分,人類才有了文字及歷史記載。工業文明開始到現在則不到兩秒鐘,而在最後一秒鐘,文明的發展卻已威脅生態環境。部分的人努力保護土地、尊重土地;少部分的人則輕賤土地、視土地為財貨,沉溺享樂,掠取消耗一切與土地有關的資源,土地已不再是生命的原鄉。
     
        人類對土地的消耗使用,最終威脅的還是賴以維生的人類。土地並非人的所有物,人卻是土地的寄生者,縱然我們在宿者身上留下傷痕,但人已不再是土地上的生存者,土地則自可藉時療癒。也許過程及結果已非原貌,它不會在乎身上的依存者,自循其「物質」的再生及衰變。科學家檢查古生物證據,生物不違天擇,人「控制」土地後卻加速生物在土地上的演替。做為土地的依存者,生物的繁衍變異、消亡,也豐富了土地的內涵(石油、煤等即為古生物的殘留物)。
     
        在此次裝置展中,重新閱歷土地形成記憶的構件,自有土地生命史的象徵意義。我們將泥燒成沉積岩的板塊,燒成化石、生痕的自然殘骸,也製造文明遺留的假象。材料組合溶融,展現的卻是地球環境的記憶。
     
        這些簡單的構件在土地的生成史中是接近愚蠢而微不足道的,它無法取代知識性闡述甚詳的書本,卻也營造出感官真實與虛構的刺激。檢視土地歷史記憶的片斷,令人思考人力及自然力懸殊的差距。再生自然物質及複製生物的科技早己成真,但那終究有限,永遠無法與龐大包容、浩瀚活躍的自然力相衡。真實的自然世界及屬於人自我中心所劃定的世界格局已不相屬,以人為中心的土地記憶、土地,是文化、歷史、個人生命的根源,是成長及生活經驗的立足點。人類要求尊重土地,往往源自人的歷史文化及身分認同的角度。我們希望藉此在現自然土地的歷史,觀看人自我意志中心的狹隘。
     
        大自然由其善變中制定其堅固不移的律法,萬物除了崇仰奉行,否則將為其所淘汰。我們在展場上置放小小的一缸土,生物多樣性的消長就在其中,而人類不例外地亦是經由漫長的歲月走來。作品的展現背負教示的使命,希望屏棄部分人文的自由與傲慢。不希望製造太多籠統曖昧不明的藝術與生態的語意關係,而期望藝術展現在現實及虛幻、人文與自然間,尋求存演的必要。不只是人感官思想中自戀的浪漫情愫,裝置行為視為一種形式的演出,藝術精神不只存活於作品,更在創作者高瞻遠矚的表現勇氣。對創作者而言,似乎經歷一場大自然的無言教育,也成就了一個合乎自然生活態度的性靈。
  • [主辦單位]

    新樂園藝術空間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