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玫、李基宏、魏雪娥聯展──實擬虛境



abc

abc

  • 1-19
  • [展 名]
    李佳玫、李基宏、魏雪娥聯展──實擬虛境
  • [藝術家]
    李佳玫、李基宏、魏雪娥
  • [展 期 ]
    1996/06/28 ~ 1996/07/21
  • [開 幕]
    1996/06/30
  • [座談會]
    1996/07/07 14:00
  • [展 述]

    出生在70年代,屬於X世代前期的三人,伴隨MTV、流行文化、電子媒傳一同長大,在台灣受過完整的學院美術教育,沒有大中國文化使命感,沒有包袱,享受言論自由、行為自由、資訊自由、號稱最無禁忌也被批評最沒社會責任感的一代。

        三人之中李基宏年紀最輕,甫自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Video是他主要的創作媒材,作品形式多半是與影像有關的裝置,主要在探討及質疑人類固有的時間觀,曾多次與小劇場演出何做,對於影像語言的思考及掌控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而「越界」(註)的創作觀就他而言可說是理所當然。

        李佳玫畢業於新竹師專美勞科,曾遊學英、法,並於去年取得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碩士後返台,在今年初參加新竹市文化中心所舉辦的公共藝術計畫並得到第二名。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是其主要的創作方向,也因此對於環境藝術頗有研究。作品中所使用的材質一向力求極簡,而以「空間」本身做為主要的傳達媒介,觀眾在如此極限的展出空間中穿梭成為唯一可見的動能,並以此相映照於不可見的空間中穿梭成為唯一可見的動能,並以此相映照於不可見的空間能量。

        魏雪娥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系後赴法進修,去年自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剛於今年三月返台,特殊的成長背景(韓國華僑,父親是外交官,韓國長大,念美國學校)使她所關注的問題經常是由自我內心出發,然後延伸到群體生活環境,再由質疑看似平等和樂的大環境外貌回到自省面對內心真正的自我。作品中與李佳玫相反的運用到相當多元的媒材,看似直述的形式語言卻散發出獨特的材質魅力。

        此次在新樂園藝術空間的聯展對三人來說,都是自畢業後在台北的首次演出,三人的作品都以裝置為主並皆採用投影機或幻燈機來投射影像,而對於使用影像,三人分別有不同的關注點。以魏雪娥來說,重點是影像內容的敘述,在配合現場其他物件的裝置後,於輕鬆幽默中展現個人獨有的形式語言敘事結構;而李基宏的影像內容在經過折射、分割以及偶發性的移動等過程後,再投射於空間中,片段而跳動的影像如詩一般敘述「非連貫性的時間」概念;至於李佳玫所投射出的影像則完全沒有敘述性的內容,影像對她來說可以純粹到只是「光」而已,除了探討「光」其獨特似有(可充滿空間之中)似無(卻無實質體積)的特性以外,也藉由被投射物來辯證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歸納三位展出者的作品,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沉溺於憂鬱的呻吟,非關政治、社會,不談論種族、宗教,地球村的成長背景,使他們跳過許多對80年代成長的藝術家而言是終生職志的沉重問題,或許這是被稱之為逃避現實、軟弱以及失根現象的原因之一,但事實上,在前輩藝術家自己也無法解決諸多使命感所加之於己身的迷惑時,X世代的創作者其勇氣即在於勇敢選擇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自我及生命。「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我不要什麼,即使我仍然不知道我究竟要什麼」。

    註:越界指的是跨越單一藝術表現形式,如人類學與美術的結合或物理學與戲劇的結合等,同時這也是新樂園藝術空間的成立宗旨之一 。

  • TOP